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临县历史沿革

临县历史沿革

关键词:临县历史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临县夏属冀州,周属并州,春秋属晋,战国时称“蔺”、“皋狼”,为赵域。秦庄襄王二年(前248年),县境属太原郡。

    汉武帝元朔四年(前125)置临水县(亦作陵水),属西河郡。西河郡属36县,地跨秦晋两省,黄河以东为15县 ,临水县其一。故治在今曜头乡郝峪塔村北古城梁。县境的南面为皋狼、蔺、平周。王莽时期,临水县曾改监水县。东汉,复名临水县。东汉永和五年(公元140),西河郡36县并为13县,郡治(平定县,即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左翼前旗境)南徙509里置于离石县。临水县并入离石县,仍属西河郡。汉末,西河郡并入太原郡。

    三国初,仍属太原郡。魏黄初二年(221)设置西河郡,仍属西河郡,治所在兹氏(今汾阳县)。两晋时县境辖于离石,为匈奴占领。十六国时期,属离石镇。南北朝时期,北周时置乌突郡、乌突县,故治在今县城南30里府底村。临南(三交镇以南)置定胡郡、定胡县,故治在今柳林县孟门镇。临东(三交镇以东)置窟胡郡、窟胡县,故治在今方山县南村。

    隋开元年(581),废郡,改乌突为太和,窟胡为修化,定胡仍旧。大业三年(607)改州为郡。三县俱属离石郡。

    唐武德三年(620)改太和县为临泉县,属石州,故治在今城北25公里故县村。县境南部仍为定胡。五代因之。

    宋仍称临泉县、定胡县,隶石州,属河东路。元符二年(1099)改属晋宁军,军治在陕西县下葭芦岩。金天会元年(1123),复名为临水县,废晋宁军,属石州。金明昌六年(1195),定胡县改孟门县,区域未变。金贞佑末年,赐临泉为大定府。蒙古中统二年(1261)改临水为临泉,属太原郡。故治仍在今城北故县村。元至元三年(1337)升为临州,不领县。

    明洪武二年(1369)州降为县,属太原府。临县之称由此而定,至今未变。万历二十三年(1595),改属汾州府。

    清因明制,县属汾州府,冀宁道。

    民国废除府州,县直属省辖,仍置冀宁道。境内实行区所制,划为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5个区。民国29年(1940)本县解放,成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,全县划为10个区;10月,为抗日战争所需,将临县分为临县、临南两个县,临县设7个区,临南设5个区。民国35年(19461月,南北合并,仍称临县,下设10个区,2个市(临县市、碛口市),民国36年(1947年)8月,改碛口市为第十一区,属晋绥边区所辖。

    1949年后,属兴县专署管辖。1952年 兴县专署撤销,划归榆次专署管辖(后改晋中专署),全县为11个区,1 个市。19533月,又增设2个区,共设13个区,144个乡。19553月,将13个区划为4个中心区,144个乡未变。19564月,撤销四个中心区,将原来的144个乡合并为74个乡、1个镇。19583月,全县75个乡、镇合并为61个乡。195810月,撤销61个乡,设立15个人民公社。19593月增设为20个人民公社,4月又增设为26个人民公社。19617月,全县有增设为40个人民公社。19654月,又增设为41个人民公社。

    1971年吕梁地区组建行署,由晋中专署划归吕梁行署管辖。19715月,石站头、韩家山、阳泉三个公社划归方山县管辖,离石县的坪头、西侧则两公社划归本县管辖。19728月,阳泉公社划归本县。19723月,坪头、西侧则两公社划归离石。19732月,将兴县的蔡家会、圪垯上两公社划归临县管辖。197511月撤销城镇公社。19761月,蔡家会、圪垯上两公社仍划归兴县管辖。至此全县划为38个人民公社。

    198447月,改乡(镇)村制。全县设10个镇,28个乡。2002年撤乡并镇,全县设13个镇,10个乡。

    20047月吕梁撤地设市,仍由吕梁市管辖至今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其他本地历史信息
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